精彩小说尽在流影文阁! 手机版

您的位置 : 流影文阁 > 男频衍生 > 四合院:五零开局,悟性逆天_第9章

第9章

发表时间: 2025-04-16 08:02:06

第二天一早,李铭就被敲门声叫醒了。

打开门,是来接他的司机:"李工程师,刘部长让我来接您,去看新住处,然后去工厂。"

李铭简单洗漱后跟着司机来到招待所门口,一辆朴素的吉普车正等在那里。

刘泽已经在车里等着,见到李铭连忙招手:"李铭同志,来来来,坐前面。"

车子发动后,刘泽热情地介绍起来:"我们先去南锣鼓巷看住处,然后再去红星轧钢厂。今天的行程比较满,还得去军管会报到,办理你的京城居住证。"

李铭一听"军管会",不由得愣了一下:"军管会?京城现在还在军管吗?"

"当然了,"刘泽有些惊讶地看了李铭一眼,"进城才一年多,军管会负责维持城市秩序,打击反革命分子,保障人民安全。你在国外可能不太了解,现在国内局势复杂,有些地方还有残敌未肃清,京城作为首都,安全工作尤为重要。"

李铭恍然大悟,暗自计算着时间线:那确实还是军管时期。

车子在京城的街道上行驶,李铭透过车窗好奇地观察着这个陌生又熟悉的城市。

街道两旁,有些是传统的四合院,有些是砖木结构的小楼,还有些是刚刚建起的苏式建筑,风格混杂却又和谐共存。

人们的着装普遍朴素,男人多是中山装或者蓝布工装,女人则是灰蓝色的布衣或连衣裙,还有不少穿着军装的战士在街头巡逻。

街边有简单的小摊,卖些煎饼果子、豆汁、炸油条之类的早点,香气四溢。

"这就是老京城的味道啊!"李铭不由得感叹。

电视剧里看到的场景,现在就真实地展现在眼前。

刘泽随口解释:"京城刚解放不久,百废待兴,条件还比较艰苦。不过比起解放前,老百姓的日子好多了。以前这街上乞丐遍地,现在都安置进工厂、农场了。"

车子拐进一条宽敞的大街,刘泽指着远处一栋气派的建筑:"那是原来的王府,现在是军管会办公的地方。咱们先去那里报到。"

二十分钟后,李铭跟着刘泽走进了军管会的办公楼。

里面人来人往,大多是穿军装的干部,穿插着少量的便装人员。

刘泽似乎对这里很熟悉,轻车熟路地领着李铭来到三层一个办公室前,敲了敲门。

"请进!"里面传来一个洪亮的声音。

刘泽推开门,李铭看到一个身材魁梧、面容坚毅的中年军官正在伏案工作。

"老郑,我把那个归国留学生带来了,"刘泽笑着说,"就是昨天跟你提过的,要安排在南锣鼓巷95号的那个。"

军官抬起头,上下打量了李铭一番,然后站起身伸出手:"欢迎回国!我是郑铁山,负责西城区的安全工作。"

"李铭,航空工程专业,"李铭握住郑铁山的手,感觉像被钳子夹住了一样,"谢谢安排。"

郑铁山的目光锐利,却不失温和:"刘处长说你是个人才,懂飞机发动机?这可是国家急需的技术啊!"

"略懂一二。"李铭谦虚地回答。

郑铁山笑了:"不用谦虚,上级已经打过招呼了。你的档案我看过了,很干净,家境清白,思想进步。南锣鼓巷95号那个院子住着不少工人,有利于你了解国情,融入集体生活。"

接着,郑铁山拿出一张表格和一本小册子,递给李铭:"这是暂住证和粮食关系转移表,需要你填一下基本信息。今后有什么困难,可以直接来找我。"

李铭接过表格,认真填写起来。

他注意到表格非常简单,只需要填写姓名、性别、年龄、籍贯和工作单位等基本信息。

填完表后,郑铁山盖了几个大红印章,又在一本登记簿上记录了一番,然后站起身:

"走,我跟你们一起去南锣鼓巷,顺便看看那边的情况。最近南锣鼓巷住户有点矛盾,我正好去调解一下。"

三人一起下楼,上了那辆吉普车。

郑铁山坐在前排,时不时指点司机走哪条路,熟悉得像是自己的后花园。

"南锣鼓巷是老北京最有特色的地方之一,"郑铁山介绍道,"胡同文化啊,外国可没有。院子里住着各行各业的人,有工人、教师、干部、商人,还有些是旧社会留下来的……"

说到这里,他的语气微微一沉,"总之,是个微型社会,麻雀虽小五脏俱全。"

李铭点点头,心里却紧张起来。

如果真的是《情满四合院》的那个院子,那里的人物可都是"名人"啊!

不知道实际见到会是什么样子。

车子拐了几个弯,驶入一条略显狭窄的胡同。

两侧是青砖灰瓦的院墙,偶尔能看到红漆的大门,门上钉着铜钉或铁环,显得古朴而庄重。

"到了,这就是南锣鼓巷,"郑铁山指着前方,"95号再往前走一点就到。"

远远地,李铭就听到一阵嘈杂的争吵声。

走近一看,一个大红门前围着七八个人,其中一个短发微胖的中年妇女正指着门内大声嚷嚷:

"凭什么不分给我家?我家三口人挤在那么小的屋子里,那边小跨院空着不是浪费吗?军管会说了,要合理分配住房资源!"

"贾家嫂子,"一个温和但不失威严的声音响起,"小跨院一直是公家留着的,不是谁想住就能住的。再说了,你家那屋子虽然小,但比起许家、阎家可宽敞多了。"

李铭循声望去,只见一个身材高大、面容端正的中年男子站在院门内,正耐心地解释着。

身上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灰色中山装,腰板挺得笔直,一看就是那种有文化、讲规矩的人。

"那是易中海,"郑铁山低声对李铭说,"这个院子的大家长,工人,在轧钢厂当工段长,为人正直,在院里很有威望。"

李铭一听"易中海"三个字,心里顿时掀起惊涛骇浪!

这不正是《情满四合院》里的"一大爷"吗?

那个被网友们戏称为"道德天尊"的角色?

贾张氏——李铭一下子认出了那个短发微胖的妇人——还在不依不饶:"易大哥,你明明知道我家小,住得挤,怎么就不替我们说说话?要不是你从中作梗,军管会早就把小跨院分给我们了!"

"我什么时候作梗了?"易中海皱眉,"小跨院的事是上面定的,不是我能左右的。再说了,院里好几家都住得挤,又不只你一家。"

这时,另一个瘦高个子的中年男人走了出来,板着脸说:

"贾家嫂子,易大哥说得对,住房分配是公家的事,轮不到我们指手画脚。再说了,你家三口人住一间正房,比起我家五口人挤在厢房里已经算宽敞的了。"

郑铁山又低声介绍:"那是刘海中,也在轧钢厂上班,为人有点小算计,但还算公道。"

"人菜瘾大"的刘海中!李铭心里暗叫,这不就是那个总想当官却没本事,整天装样子的二大爷吗?

京ICP备2024098266号

本站所有内容都已取得正版授权。版权声明 - 投稿声明 - 自审制度 - 免责声明